首頁 > 學科 > 省級創新團隊
省級創新團隊
省重點實驗室
省級創新團隊
2011協同創新中心
中德ZEHN研究院
省級人文社科平臺
浙江省工程實驗室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重點學科
碩士學位授權點

省級創新團隊

(一)省科技創新團隊

1.gif

浙江省農副產品生化制造創新團隊為2009年我省首批獲準設立的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團隊牽頭單位為浙江科技學院、浙江省輕工業研究所、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團隊帶頭人為浙江科技學院毛建衛教授級高工、浙江省輕工業研究所方銀軍教授級高工、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王茵研究員。成員單位15家,包括高校1家,企業14家。本團隊建有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重點火炬企業10家、省級創新型企業1家、省級農業科技企業4家、省級重點林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骨干農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7家。

團隊擁有正高24人,副高37人,博士43人,其中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浙江省勞動模范2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5人、浙江省首批“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6人、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與成果轉化工程咨詢專家3人。

團隊承擔縱向科研項目13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5項,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9項,省部級一般項目73項,到位經費2746萬元。發表論文173篇,其中三大索引收錄67篇,出版專著或教材5部;授權發明專利80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1項;獲得各級各類獎項28項,其中省部級以上13項;完成標準制訂35項,其中國家標準11項。建成示范生產線9條,研制新產品31個,實現銷售收入26453萬元、利稅2552萬元,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團隊成員分別擔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酵工程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造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能源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食品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食品添加劑與配料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化工學會工業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生物工程學會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造紙學會理事長等。主辦承辦中國?浙江國際農產品精深加工論壇、兩屆農產品化學與生物加工國際論壇、泛長三角地區食品添加劑與配料行業高峰論壇等學術會議14次。

團隊帶頭人:毛建衛 教授級高工,碩導。1983年浙江大學有機化工專業本科畢業、1989年北京化工大學有機化工專業研究生畢業,曾赴德國紐倫堡應用科技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訪學與研修;浙江省151第一層次人才,浙江省優秀教師,浙江省勞動模范。中德農產品加工工業研究院(浙江省引進大所名校科技創新載體)院長,浙江省農副產品生化制造重點科技創新團隊首席領頭人,浙江省農產品化學與生物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省農業生物資源生化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2011計劃)主任等。培養與指導(包括與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聯培)研究生20余名。

擔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酵工程研究會副會長、國家酵素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石斛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專家組成員、國家酵素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食品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食品添加劑與配料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生物工程學會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農產品深加工重大科技攻關專項專家組成員等。

主持承擔國家與浙江省部級重點重大縱向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 收錄論文40余篇,著作教材4部,受理或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研究開發新產品、新工藝20余項,產業化科技成果獲浙江省部級科學技術獎6項,“三實”人才培養與“三實”文化成果獲浙江省人民政府高教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聯系人:樓堅,0571-85070395


2.gif

浙江省農產品現代物流與安全控制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為2010年我省首批獲準設立的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團隊牽頭單位為浙江大學、浙江省農科所食品加工研究所、浙江科技學院。團隊帶頭人為浙江大學陳昆松教授、浙江省農科所食品加工研究所郜海燕研究員、浙江科技學院張云教授級高工。成員單位10家,包括高校4家,院所3家,企業4家。

團隊擁有正高15人,副高15人,博士20人,其中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1人。

團隊加強國際合作,如團隊骨干單位先后邀請了新西蘭植物與食品研究所、法國國家工程院-國家農業科學院聯合研究中心、英國諾丁漢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知名科學家來訪指導交流;團隊帶頭人之一張云教授與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開展了深度合作。

浙江科技學院團隊在農產品現代物流與安全控制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立項建設期間,研制新型可視化監控冷藏車1輛;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1項;主持國家、省部級項目28項,其中國家國際合作項目、省重大專項等3項;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2項;晉升教授2名。

團隊成員分別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物流工程分會理事、浙江省機械工程學會物流工程分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振動工程學會,理事,浙江省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專家,浙江省產學研聯盟海寧中心主任等。

團隊帶頭人:張云,博士(博士后)、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浙江大學兼職碩士生、博士生導師。現任物流裝備技術研究所所長,浙江科技學院省一流學科“機械工程”學科負責人、浙江省“食品物流裝備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物流工程分會理事、浙江省機械工程學會物流工程分會常務理事。2006年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2009年入選浙江省首批重點科技創新團隊“農產品現代物流與安全控制”團隊帶頭人之一。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德國弗勞恩霍夫國家物流研究院(Fraunhofer IML)開展訪學工作。與浙江大學、同濟大學、TU Dortmund、Uni Duisburg-Essen等國內外大學合作,聯合指導培養研究生9人。

主要研究方向:現代物流裝備制造技術與系統集成、智能機器制造、制造業信息化。作為項目負責人,領導學科團隊承擔了“十二五”農村領域國家科技計劃(863計劃)、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973預研)、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攻關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和一批產學研相結合的社會重大橫向課題。相關研究成果處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且與企業密切合作,科研成果產業化程度高,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作為第一完成人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自主知識產權8項,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SCI/SSCI、EI、ISTP)收錄論文20多篇。

聯系人:吳堅,13305711265


3.gif

種養廢棄物循環利用與污染防控技術創新團隊于2014年初批準成立,由浙江科技學院和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浙江省沼氣太陽能科研所、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嘉興市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諸暨市農村能源辦公室、瑞安市農村能源辦公室、嘉興中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10家單位組成。

團隊集聚了高校、科研院所、技術推廣和農業產業一線的優秀創新人才,以“高效發酵-發酵物利用-肥料生態化利用-水熱炭化-生物炭應用”為主線,通過“種養廢棄物高效發酵與脫硫技術研究項目群”、“種養廢棄物發酵物處理與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項目群”、“種養廢棄物肥料化利用及污染控制技術研究項目群”、“種養廢棄物水熱炭化技術研究項目群”和“種養廢棄物生物炭環境修復劑研發項目群”五個主攻方向,12個子課題展開工作,力爭形成一個低碳、高效、低成本、易推廣的種養廢棄物循環利用和污染防控綜合技術體系。

團隊以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為出發點,以農村生態環境為主要保護對象,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核心任務是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污染防控的技術集成體系,建成國內領先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污染防控創新團隊,為區域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和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團隊帶頭人:單勝道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同濟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浙江農林大學碩士生導師,中歐低碳經濟推廣合作中心副理事長、中國土地學會理事、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循環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選,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廢棄生物質能源化炭化、循環低碳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等。近年來,主持國家高技術“863”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歐盟專項、科技部星火計劃重點項目、世界銀行項目、國家發改委項目、浙江省科技重大攻關項目、浙江省社科重大招標項目、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重點項目、浙江省軟科學重點項目等省部級及以上項目20余項,以及地方政府和企業委托研究項目6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20多篇,發明專利近30項,專著10多部。主持課題獲省部級獎8項,其中一等獎2項。

聯系人:袁小利,0571- 85070528


(二)省高校創新團隊

   

4.gif

浙江省高校“流動機械與多相流研究”科技創新團隊是2009年我省首批獲準設立的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由浙江科技學作為牽頭單位,林江教授擔任團隊帶頭人。團隊由教授8人,副教授7人組成,其中,博士9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5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與成果轉化工程咨詢專家3人,浙江科技學院青年英才2人。團隊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研究:(1)工程氣固兩相流數值模擬及應用;(2)微機電系統的中的流體力學;(3)磁流體技術。

團隊主要利用數值模擬和計算機輔助試驗技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對國際前沿的一些關鍵性工程問題,如:節能、環保、生物流體等領域中的兩相流顆粒和流體的相互作用、傳熱和流動、流動過程等,進行較為系統和深入的理論實驗和應用研究。并通過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的執行等手段,轉化為經濟效益良好的應用產品,獲得了一些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對工程氣固兩相流動湍流擬序結構的直接數值模擬和實驗研究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研究的空白。

團隊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項目10余項,浙江省重大科技項目、重點科技項目等省部級項目30余項,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重大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項目、浙江省“錢江人才”計劃等項目多項。橫向項目近100項,獲發明專利等10余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項、浙江省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二等獎1項,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三等獎3項,浙江科技學院校青年科研成果獎一等獎各1項。已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其中SCI、 EI收錄7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在國際能源和電化學領域權威期刊 (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Energy & Fuels等 )中發表。3個自編計算機程序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專利。主持浙江省精品課程建設項目2項、主編國家規劃教材2部。負責浙江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1項,主持浙江省教學創新團隊1項。

團隊成員分別擔任中國包裝聯合會教育委員會副理事長,浙江省機械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能源研究會能源環保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科技學院節能環保與新能源技術學科團隊主任。浙江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十二五”高端裝備制造技術重大科技專項咨詢專家,浙江省裝備制造業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專家組專家,浙江省“十二五”成果轉化專家組專家,浙江省特約教育督導員,中國力學學會環境與工業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測量學會多相流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團隊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伊利諾伊香檳、加拿大研究理事會燃料電池創新研究所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有科研合作,多次主辦承辦中國力學學會?環境與工業流體力學論壇等學術會議。

團隊帶頭人:林江,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工學博士,博士后,美國伊利諾伊(UIUC)大學訪問學者。入選浙江省151人才支持計劃,浙江省高校創新團隊負責人,多次赴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主持浙江省精品課程機械制造基礎,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浙江省重點教材等多種,獲浙江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等教學成果獎多項。

長期從事機械制造設計領域的工程和研究工作,近年來重點關注基于流體動力學理論的流體機械理論問題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研究成果曾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研究工作得到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的支持。目前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和地方合作項目若干。

聯系人:林江,0571-85070302


濱海地區隧道及地下工程開發技術創新團隊

浙江省濱海地區隧道及地下工程開發技術創新團隊于2018年批準成立,由浙江科技學院作為牽頭單位,羅戰友教授擔任團隊帶頭人。團隊由教授5人,副教授6人,講師1人組成,團隊成員全部為博士,其中包括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151 人才等一批本領域知名學者。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二)以及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浙江省第十二屆青年科技獎等 10 項;近 5 年發表 SCI/EI 論文 50 余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等科研項目 28 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42 項。

團隊圍繞濱海地區隧道及地下工程開發技術基礎研究及創新技術研發,形成了三個重點研究方向:巖土體穩定性評價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地下結構動力災變控制及健康評估研究。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 初步構建了從巖土體穩定性基礎理論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創新技術研發→地下結構動力災變控制與健康評估技術的一整套理論和技術體系,極大地推進了我省在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有效地促進了成果轉化和技術應用,成為我省科技創新的先導基地,基礎研究和服務地方水平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領域處于省內領先地位。

團隊帶頭人:羅戰友,博士(后)、二級教授、碩士生導師、建工學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重點層次和第一層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優秀博士后,浙江省首屆“十佳”青年教師,“濱海地區隧道及地下工程開發技術”省級創新團隊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浙江省巖土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省級土木工程一流學科及碩士學位點的負責人。

主要從事隧道工程、城市地鐵及地下空間開發技術、巖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學科研等工作。主持和承擔縱向科研項目2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錄32篇,專著1部,技術規程1部,授權發明專利50余項。獲國家科技發明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15項。

聯系人:羅戰友,0571-85070507



版權所有 ? 浙江科技學院  xcb@www.laibajf.com  浙ICP備11051284號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0616號

地址:浙江·杭州市留和路318號 郵編:310023

一分快3_一分快3